来源:中国教师资格网 时间:2018-07-24 17:01:48
《认识计算机与程序》教案
一、教学目标
1.学生能够说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,归纳出程序的编写与执行过程。
2.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,体会计算机的工作流程,学生提升动脑思考的能力。
3.通过这节课的学习,体会计算机的工作原理,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【重点】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,程序的编写与执行过程。
【难点】程序的编码方式和执行过程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导入新课
上课前教师多媒体展示案例:刘丽的妈妈是公司的总经理,她担心通过电子邮件与客户交流业务的信函被别人窃取,会造成损失,所以刘丽就向表哥请教有没有什么保护措施,表哥说可以在发送前用加密程序进行加密,收到后再用解密程序解密。表哥告诉刘丽,这些加解密的软件可以从工具类软件中找到,但刘丽觉得用别人的软件来加密依然不放心,所以想自己来编写。那么计算机程序是什么样的呢,它又是如何来进行工作的呢,如何进行编写呢?相信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就能够解答。
——导入新课——认识计算机与程序。
(二)新知探究
同学观看教学光盘中的教学课件“计算机和程序”,观看结束后,提问同学“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是什么?”
学生给出答案:“计算机主要有中央处理器、存储器、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组成。其中存储器有内存和外存之分。”
老师继续提问:“内存和外存的区别是什么?”
学生回答:“外存是存放程序和数据的仓库,可以长期大量地保存信息。内存通常位于系统主机板上,CPU可以直接与它进行信息交换,要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只有调入内存后才可以被执行,一旦断电,其中的程序和数据就会丢失。”
老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思考计算机的工作流程:“既然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组成,那么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协同来工作的呢?”
学生回答:“计算机通电后的内部工作过程是:由中央处理器(CPU)控制调用存储器中预置的程序和数据,执行开机程序规定的一系列指令后,在输出设备上输出提示信息,等待用户通过输入设备让计算机执行新的指令。”
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程序在计算机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:“计算机是一种数字化电子设备,其中采用了大量的集成电路,尽管其中的电路设计非常复杂,但工作时每段电路只有两种状态,所以我们可以用0、1来表示相应的开关电路,那么我们就可以事先把需要执行的指令和处理的数据用1、0组成的二进制代码编写好程序,计算机就可以来执行程序进行工作了。”
学生自行浏览课表,老师提问:“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和程序的表示,那么同学们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过程吗?”
学生回答:“机器语言、汇编语言,高级语言。”
(三)巩固提高
学生小组讨论思考高级语言的执行过程并给出答案:人编写高级语言程序,经过翻译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再进行执行。
(四)小结作业
1.老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一起简单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。
2.请学生查阅计算机程序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整理。
四、板书设计
以上是高中信息技术《认识计算机与程序》教案,更多学科教案内容,请查看中公教师网-教案频道。
中公讲师解析
扫描二维码·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
回复“教育理论”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
回复“我要过面试”获取试讲教案(含音频)+答辩+结构化解题思路
注: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、研究或欣赏,版权为“中公教师网”所有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"来源:中公教师网"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(责任编辑:李丹)